两次曝光,两者争辉。无痕为图题诗。
无痕与丁丁合作的诗比照片还美!
中国的焰火千姿百态,举世无双。给世人带来欢乐和无尽遐想。无痕为这张兰光焰火图题诗,郭玲为图片题名:青花幽兰。
转动相机拍摄。郭玲喜荐宋·辛弃疾词《青玉案》配图。
丁丁为此图题名“柳浪闻莺”,图中烟火,观之有如唐·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在慢速曝光的过程中,上或下摇动相机。使焰火背景虚化,反倒给焰火增添了动感。这种拍摄法与追随摄影的主体动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方正为图赋词《生查子》,描绘两只开屏孔雀在水边饮水梳妆,翩翩起舞的生动情景。
这张焰火照片实在一般,能配上不一般的词,若非奇妙想象力和深厚文字功力,断不可能。想象力人皆有之,但用诗句描绘出来,並且有“诗词眼”,就很难!这正是方正赋词《清平乐》的精彩所在。
方正从即将别雏远行的雁和飘飞的芦花这两方面入手,为图片赋词《清平乐》。
这是利用镜像制作完成,显示对称的图案美。是一种尝试。
方正赋词《忆江南》,无痕题名《弱柳临风》。
慢速曝光时,向下移动相机。模糊背景,突出並增加烟花的动感。配上明·瞿佑《烟火戏》。
用民国·李叔同的骚体诗《落花》配此图。
焰花燃放时,慢速拍摄,同时向下移动相机。所有火苗和背景建筑灯光冲天而去。方正用“冲天成花萼”来形容,形象有趣。
方正的赋词把人们喜爱的红花罗列出来,厉害!
本图(编号24)是原图,编号25的图片是在本图上添加了一轮圆月。方正分别以丹顶鹤和蒲公英为两图赋词,足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妙的描绘。为图片赋予了情感和生命力。
本图是在编号24的图片上添加了圆月。方正分别以丹顶鹤和蒲公英为两图赋词,足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妙的描绘。为图片赋予了情感和生命力。
雨中焰火图。
长时间曝光时左右摇摆相机,火苗也左右摇摆。增添飘逸感觉。
无痕赋词《醉花阴·秋欢》
根据无痕,丁丁的意见,做了修整。使之更趋完美。
1,去掉一些字,
2,局部增加烟火色彩。
3,倒影月亮和水波纹增加模糊度。
无痕写了上半阙,丁丁和的下半阙。有趣的是:不管标点符号(见图中词),也可从左到右,从上往下念。意思差不多!给人的感觉变成:无痕吟一句,丁丁和一句。弟唱姐和,配合默契。
这是早先做的焰火图,方正赋词《武陵春》
这张与编号30的图片有别,与方正商量时说的一段话,正好做为这张制图的说明:
好戏登场。
放了只猴子进去。
这张图形式与其它多有重复。我就想能放个什么进画面,以期能换张面孔。翻看以往照片,在猴岛照的这张挺有趣,折腾一下午终于给放进去了。
故事说美猴王随师傅西天取经后,逗留西方极乐世界。但吃喝玩乐终有烦时。一曰闲极无聊,一跟头翻回花果山。不料世事大变,花果山变宫殿,还腾空放起不曾见过的焰火。猴哥一脸狐疑:“火焰山的火怎么奔天宫而去?”猴哥边看边琢磨,直看得赤面傻眼(我特意把猴脸描红以配你诗句)。猴哥最后一声叹息:家,还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地点儿好啊!
为区别上一张,把你的词左右相连变成新体诗。
希望你能接受。玩呗。有时候就悠出圈了。
你放大看那只猴的猴毛,我是一根根描上去的,可见费多大功夫。刚开始没想到这猴子浑身是毛,临上手才知摊上大事了(无比麻烦)!还好,功夫不负轴心人,几乎看不出P的痕迹。嘻嘻。
附略改方正的《武陵春》古词新体。(方正看后哈哈大笑)
使用3D立体效果加工,加工后的有趣。有趣在:摄影人在现实中拍不出来,画家在想象中画不出来。
方正为这张奇特的焰火图赋词《生查子》
这是一幅自觉挺得意的制作。制作过程很费心费力(使用3D技法)。不知这样的不伦不类的摄影作品是否能为人们接受?算是投石问路。
方正未有异议,为这新奇怪异的照片填写《清平乐》。
这是烟花诗图系列(一)的最后一张,做为收尾,方正填了一首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