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云山俱是乐 一毫荣辱不须惊
易靖茗

9月10日,黄兴嫡孙、旅加艺术家黄绍强创作的以辛亥人物肖像为主题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艺术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与观众见面。

黄绍强系辛亥革命先驱黄兴先生嫡孙,前中国残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黄乃先生之子,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并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厘清现代中国(包括海峡两岸)的源头,促进两岸中国人的认同,进而迎接中华民族的复兴,他与兄弟黄与群(通信与智能建筑专家)两人历时8年共同策划了这次系列艺术展。

艺术展将陆续在四地展出,9月中旬在北京展出;10月8日至23日,将在武汉武昌首义纪念馆展出;10月底至11月初将在台北展出;之后将在上海长时间与广大观众见面。

别具一格的画展创意

这次艺术展之所以被称之为别一格、独具创意,主要是来源于作者黄绍强长期以来的思考,以及对祖辈和辛亥革命的敬仰之情。

采访中,黄绍强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现代历史题材的创作,也一直对辛亥革命题材倍加关爱,这不仅仅是缘于祖父是辛亥革命核心人物之一,自己受家传遗风所致,也因为自己人生的曲折经历,使自己在历史题材方面有了特别的兴趣和冲动。所以,后来.自己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不论身在何处,对历史题材方面的关注度和用心度部远远高于一切。

黄绍强说,早存几年前,他就萌生了要策划、创作《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艺术展》的冲动。由于自己身在加拿大,在活动的运筹方面,想必不是十分方便,于是他就说服兄弟黄与群以及些在国内的朋友共同推动。在创作方面,他想了很多,最终决定从辛亥革命人物肖像入手,以人物肖像群的创作来展示当年辛亥革命的辉煌和荣耀。他说,本来只是想画30人的,可画着画着,就收不住那种强烈的创作欲望,最后发展到了130多人,在色彩的运用上.他强调自己是受了当年色彩的影响,当年红、黄、蓝、白、黑“五色旗”的五种色调,是人们心目中最吉祥的色调,也正是这打色调,使他对色彩处理有了一种灵感。最终,他的肖像作品中,以“红、黄、蓝、白、黑”为色调,用丙烯和油画颜料,井吸收现代艺术的理念,使众多人物逐一组合成幅巨大的五色旗,分散排列且又可成一个独立的中型展览。显然,这种创意,让观者耳目新。

记者在现场看到,人物肖像中包括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廖仲恺,章太炎、林觉民、秋瑾等一批历史人物,画作皆以人物头像为创作主体,而容坚毅,目光炯炯有神,同时每幅画均附有生平简历。

同时,另组大型创意作品《辛亥风云》,则以描绘武昌起义胜利和革命军统帅黄兴的两组雕像为主,加上百年前的真实影像、新闻报道及烽火战斗场面合成组多媒体、超时空的组画,完全是用现代手法表达对历史画观念创作的探索,带给观者是种带有历史感的现代超享受。

黄绍强说,祖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财产,只有珍贵的精神遗产。祖父曾经给一位日本友人写过这样的诗句“满目云山惧是乐,一毫荣辱不须惊。”这么多年米,我始终以这句话为座右铭,勉励自己在创作的道路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

在祖父的精神感召下成长

在湖南长沙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黄兴路北端,民国元勋、辛亥军魂黄兴的立姿铜像格外引人注目他身形魁梧,身着西装,右手挽着风衣.炯炯有神的双目坚毅地注视着前方,脚下即是他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的湖湘大地。

在黄兴嫡孙黄绍强眼中,他并没有见过、只存在于父辈口耳相传的回忆中的祖父并不是个特别遥远的存在。“笃实”、“无我”,这两条黄氏家族延续百年的传世家训,已经足以让黄绍强在头脑中建构起个鲜活的祖父形象。

黄兴,字克强,1874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在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被时人以“孙黄”并称。他戎马半生,为革命往来奔走,1916年在上海去世.1917年以民国元老之尊被国葬丁长沙市岳麓山。

“我的祖父家境优越,如果不参加革命,他完全可以过另外种安逸的生活。”黄绍强说,黄兴弃文从戎绝不是为名利,只因他心怀国家和人民。他告诉记者,如今黄家后人已经在全球各地开枝散叶,但是所有后人都依然践行着先辈坚守一辈子的“笃实”、“无我”的人生信条。黄绍强认为,黄兴之所以提出“笃实”、“无我”的家训,与其一生坚贞不渝地追求革命事业有很大关系。自投身革命开始,黄兴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道路上就再没停歇过,东奔西走、殚精竭虑,直至死而后已。

“‘笃实’就是做人、办事、立身革命,要实实在在。黄花岗起义时,他带敢死队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手指被打断两根,还在坚持战斗。‘无我’就是要有无私精神。为了革命,他将自己的名利、地位、财产全部抛之云外。”黄绍强说,在祖父的8个子女中,他给儿子依次取名为“欧、中、美、球、环”,给女儿取名为“振华、文华、德华”,由此可见他那“放眼世界、振兴中华”的伟大胸襟。

黄绍强告诉记者,他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绍,即继承,父辈为他起名绍强.就是有“继承祖父遗志”之意。虽然他没见过祖父,但祖父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若他的生。他曾就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任艺术创作总监多年。1983年赴美国纽约深造,进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进修。1990年移居加拿大.现定居多伦多。其专攻油画、水彩、色粉画,尤其擅长人物画,曾参加国内外几十个画展,在美国纽约中华公所举行的《黄绍强画展辛亥人物自像史迹》,最受专家和观众好评。他并多次获奖,入选《北美华裔艺术家名人录》。

“革命历史画”的艺术魅力

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黄绍强得到了董希文、靳尚谊、罗工柳、侯一民等名家的指导.并选择了以辛亥革命为创作题材,从而埋下了“革命所史画”的创作情结。

作为“革命历史面”创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还原、重建历史”。为做到这一点,黄绍强与弟弟黄与群近20年来,坚持不懈地到处实地访问,遍查资料,做了大量而细致深入的案头准备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遍访了中、美、加等各地有关的历史遗迹,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广泛查阅史迹、收集创作素材,最终能够对历史事件了然于胸,对“革命历史画”创作激情满怀。

表现黄花岗起义革命精神的油画组画——《浩气长存》,即是黄绍强的首要代表作。还有近两年来的130多幅油画肖像作品,均展现了黄绍强深厚的创作功底和敏锐的创作灵感。2006年,正值孙中山诞生140周年、辛亥革命9周年、黄兴逝世90周年之际.黄绍强萌发了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创作一组系列油画的念头。随后,他和弟弟黄与群先后走访了北京、武汉、长沙等地的辛亥革命遗址以及博物馆、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史料,收集相关素材。最终,创作了《碧血黄花》,《辛亥风云》、《五色旗》、《辛亥人物肖像系列》、《无题》等多部作品。

如《碧血黄花》大型组台油画,以“起义”- “纪念碑”-“缅怀”-三联画的形式穿越了时空,突出了后人缅怀前人的情感:作品采用单色调的处理加强了历史感。而《武昌起义与汉阳保卫战》巨幅组合油画同样采用了单色调的处理,并采用了多时空组合画面的形式,再现了当年起义和纪念缅怀的多维图景。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采用“绘画+影像”的多媒体方法,将当年真实的动态影像有机地融合到画面中,形成亦动亦静,亦真亦幻,历史与现实变相呼映的图像。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艺术展》中《共和之旗(五色旗)》部分,黄绍强除了用辛亥革命中的130多位人物肖像作主线外,很有意思的是艺术家为了既能还原历史中的真实,又能体现“民主、共和”的精神,便巧妙地挪用了当年“临时参议院”所通过的“五色旗”来加以罩染,然后再采用“拼图”(即是后现代的“集合”观念)之法加以“组装”成型,从而使读者在观看后能产生一种视觉上的“五色旗”高高飘扬的那种雄伟、壮严、凝重之感。同时,其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在于.在这五组(“五色”)人物中,既有领袖人物,如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廖仲恺等,也有普通的仁人志士,如秋瑾、徐锡麟、林觉民等,既有政治、军事人物,也有文化、教育方而的知识分子,如蔡元培、鲁迅、胡适、李叔同、陈树人、高剑父等;既有正面的伟人、仁人志士,也有颇受争议的人物.既有大陆地区的,也有台湾地区的,如丘逢甲、罗福星、连横等。

多年以前就在台湾举办画展

黄绍强告诉记者,创意辛亥革命历史画作品,就不能不与台湾有关。毕竟许多人物后来都到了台湾,他们的后代也都在台湾成长。

真正认识台湾,是与台湾的知名画家夏阳成为故交之后。那时,夏阳也在美国,且开始有了名气。夏阳作为美国照相写实绘画的代表,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当国内美术界开阔眼界、了解美国当代美术明星的时候,开始被大陆年轻的画家所追捧。其在上世纪70年代描绘的美国城市风貌,已成为当下司空见惯的“现实存在”。后来,夏阳回到上海定居。黄绍强说,这次回大陆和台湾办展,至今还没得空去拜望这位故交。

1997年,黄绍强在多伦多台北文化中心艺廊举办加拿大风情油画展。这是他与台湾的第一次间接接触。而真正到访台湾的是在当年的10月。

1997年10月,黄绍强初次访问台湾,并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画展。画展期间,他还在友人的帮助下,到岛内各地进行了参观游览。在台期间,他受到了时任“行政院”院长萧万长先生的接见并当场为其画像,此画当时被台湾媒体称为“微笑的老萧”。时年98岁高龄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还在公馆会见了他。陈老先生是坐着轮椅去参观黄绍强的画展的,并欣然为黄绍强题词“弘扬祖德出诸以艺”。其中参展的两幅油画——“国父像”和“黄兴像”均为“国父纪念馆”典藏。

在“国父纪念馆”,黄绍强还见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嫡孙孙治平、孙治强兄弟及孙女孙穗芳女士,井亲切与他们进行了交谈。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先生亲自接见并安排了参观故宫和张大干故居“摩耶精舍”。

此外,黄绍强在台还结识了一些文化界的朋友。他还巧遇到了己故三伯父黄一美的旧友陈雄飞先生。陈伯伯和-伯父年轻时在法国共过事,他对故友的侄儿非常热隋,专门请黄绍强到其家中叙旧,还陪他到台北剧场看戏。黄绍强说,他的三伯父系国民党元老张继的女婿,曾留学法国.后在当时的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1951年在上海去世。

黄绍强称,那次他唯一遗憾的是,他的两位堂兄弟因故没联系上,其中一位是已故四伯父黄一球的儿子,四伯父系程潜先生的女婿,曾留学德国,从事航空工业技术工作,1964年在台湾去世。

黄绍强说,此后,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期间,他就没再去过台湾了,今年,他已经去了两次,主要是为9月底在“国父纪念馆”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艺术展》。

文章来源:《台声》杂志 2011年第10期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