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很详细的研究过马步芳的一切设施,大别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无关宏旨的皮毛建设;第二类是将重大影响于西北将来的举措。属于第一类的,如修图书馆,修澡堂,修大饭店,修洋式商店等,我们进一步分析,就知道其中不会有深一层的意义,他在东方游历归来之后,觉得东方都市有大洋式商店,我西宁也得有,东方都市有新式澡堂,我西宁也得有;东方有图书馆,我西宁也得有;东方有使旅客住了很舒服的大饭店,我西宁也得有。当然青海的马步芳不会有那样大的经济力,地地道道的近代化起来。然而这位不甘落后的先生,就利用他的士兵无代价的强迫劳动,所谓“兵工”,具体而微的筑造起来。材料大体征发之于民间,只雇用极少数指挥工作的工匠,故他的建设,需款无多,现在这些都一一的出现,给古老的西宁城以新的刺激不少。不过,这些新的建设绝不能给社会以积极的推进作用,始终还是装饰门面之工具,青海商业日渐萧条,原有的旧式商店,已感无买卖可做,试问谁还有力量去租新式商店,来增加自己的开销。青海旧式澡堂诚然不大卫生,有另办新式澡堂之必要,但是那样廉价的旧式澡堂,能够洗得起的,已经不多,比较代价更高的新式澡堂,一般人更无力问津了。西北旅行者最感痛苦之一,是各城市皆缺乏适当的旅馆可以暂居,西宁之开设新式的旅店,诚为必要,不过,西宁并非交通犬道,客人之来往于西宁者,并不很多,所以这种饭店在经济上是不能自己支持的。西宁图书馆的地址,甚为宽敞,建造式样,亦甚恰当,记者看过西宁图书馆之后,又想起清代存书在青海的事情。清代有人以为青海之所以难冶,是由于蒙藏回满等民族之人民不肯读书,智识不开所致,所以在北京发下来了许多“钦定”的书籍,存在青海,希塑大家从此多读诗书,渐归“王化”,如此则青海政治,即可渐上轨道。殊不知青海到现在还是民族压迫统治的战场,大家皆忙于自身生存问题的考虑,谁有工夫去读迂腐闲书。闻某中央院长还捐赠了青海图书馆万有文库之类一部,足见煞费苦心,但记者参观该图书馆时,除馆员一二人与无情的案头尘土为伍外,很难发现有一个借书或看书的朋友。在战场上和饥饿线上提倡迂腐的教育,同样的没有实际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