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人: 陈燕楠 留言日期: 2014/4/26 20:57:51 回复数量: 0 添加回复
留言内容: 启星你好!感谢留言!也许是年纪长了,愿意回忆了。我们的父辈由于工作和动荡,其实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多,但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品德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成为了现在的我,我从内心里为他们骄傲。所以每当回忆他们时,其实我是在激励自己,能不能像他们那样,也成为自己孩子的榜样,让我的孩子也感到亲切和骄傲。

留言人: 启星 留言日期: 2014/4/22 21:00:50 回复数量: 1 添加回复
留言内容: 陈伯坚叔叔、胡修亚阿姨与我父亲是当年新华社国际部的同事。“文革”前我们两家同住在总社院内4号楼,楼上楼下,关系融洽,时常过从。当时燕楠还小,燕卫、燕松、燕妮是我们兄妹(我妹妹也叫燕妮)朝夕相处的玩伴。印象中,当年的陈叔叔是个山东大汉,胡阿姨则美丽异常。燕松虽然还只是个小姑娘,但大气沉稳;燕妮则精灵古怪,活泼好动。记得我父亲当年还建议妮妮要向姐姐燕松学习,并且这一建议颇得陈叔叔、胡阿姨的赞许。 文革中我们两家都被赶出了总社大院,各奔东西,不得不相忘于江湖。父亲都成了“黑帮”“走资派”,我们则“少年不知愁滋味”,成了乐不思蜀的“逍遥派”,一帮半大小子夏天游泳、冬天滑冰、一年四季打篮球,还有几次相约“自驾游”。可惜的是,当年的座驾只有自行车。那段时间燕卫和我等几乎天天泡在一起,但陈叔叔、胡阿姨则很难见到了。 1973年初,在北大荒“屯垦戍边”的我回京探亲。那时疯狂的“文革”稍许退烧,许多老干部已被“解放”,我父亲和陈叔叔又同在国际部上班了。记得在看一场电影时,在影院门口意外邂逅了陈叔叔,一时间真有今夕何夕、恍如隔世之感。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陈叔叔怎么变矮了?当然,其实是我长大成人了。我赶紧趋前问候,陈叔叔见到我,只喊了一声:“启星”,手按在我的肩上,久久没有放开。万千感慨,尽在不言,让我十分感动。四十多年过去了,一想到陈叔叔,这一幕就会清晰地浮上我的脑海。 谢谢燕卫兄妹的文章,让我对我从小就尊敬、亲近的陈叔叔、胡阿姨的一生更了解了。我们的父辈,永远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榜样。

序号 回复人 回复时间 回复内容
1 陈燕松 2014/4/26 15:01:06 启星哥哥:你的留言情真意切!句句说到心里,同样,在我们的心中,爸爸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长大以后,也有过爸爸矮了的感想!我们那时候一到周末就去你们家里看电视,像过节一样!王伯伯和何叶阿姨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因着我们小一点,对我们又格外和蔼!想想老一辈离我们而去,唏嘘感概!各自珍重!

添加留言(留言内容限定200字,如超出,可再留一条。)
请务必填写下列各项!
留言人:
留言内容:
[关闭窗口]